论语译注(注释准确、翻译流畅,当代最好的《论语》读本之一)

欣德baby 10月前

26 0

内容简介:

“半部《论语》治天下”,自古至今,无论在士人当中还是在老百姓中间,《论语》一书都是中国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圣典。《论语》作为中化文化的源典,其论证的主张思想已浸透到到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教体制、社会习俗、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里去。如何在新的“文化重建”里使古老的典籍重新释放出新的活力?《论语》是中国儒家的宝典,其中记载着两干五百多年前的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。

杨伯峻先生《论语译注》向以注释准确、译注平实著称,是当代最好的《论语》读本之一,在学术界和读者中享有盛誉。但因其一直以繁体字本行世,也给不少读者带来了不便。为此,编者改用简体字出版,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

精彩书摘
子曰:“苟志于仁矣,无恶也。”

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假如立定志向实行仁德,总没有坏处。”

子曰:“富与贵,是人之所欲也;不以其道得之,不处也。贫与贱,是人之所恶也;不以其道得之⑴,不去也。君子去仁,恶乎⑵成名?君子无终食之间违⑶仁,造次必于是,颠沛必于是。”

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发大财,做大官,这是人人所盼望的;不用正当的方法去得到它,君子不接受。穷困和下贱,这是人人所厌恶的;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抛掉它,君子不摆脱。君子抛弃了仁德,怎样去成就他的声名呢?君子没有吃完一餐饭的时间离开仁德,就是在仓卒匆忙的时候一定和仁德同在,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一定和仁德同在。”

【注释】⑴贫与贱……不以其道得之——“富与贵”可以说“得之”,“贫与贱”却不是人人想“得之”的。这里也讲“不以其道得之”,“得之”应该改为“去之”。译文只就这一整段的精神加以诠释,这里为什么也讲“得之”可能是古人的不经意处,我们不必再在这上面做文章了。⑵恶乎——恶音乌,wū,何处。“恶乎”卽“于何处”,译文意译为“怎样”。⑶违——离开,和公冶长篇第五的“弃而违之”的“违”同义。

子曰:“我未见好仁者,恶不仁者。好仁者,无以尚⑴之;恶不仁者,其为仁矣⑵,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。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?我未见力不足者。盖⑶有之矣,我未之见也。”

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我不曾见到过爱好仁德的人和厌恶不仁德的人。爱好仁德的人,那是再好也没有的了;厌恶不仁德的人,他行仁德只是不使不仁德的东西加在自己身上。有谁能在某一天使用他的力量于仁德呢?我没见过力量不够的。大概这样人还是有的,我不曾见到罢了。”

最新回复 (0)
返回